今天是公元: 20250505日 星期   农历: 乙巳初八 1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教育大家谈 > 经典话语录

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

日期:2024-07-05   来源:本站整理   点击:64

     回到他自我总结的那一段话。

     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,15岁,古人叫“成童”,是小学毕业该升大学的年龄。我国古代,只有小学和大学,没有中学。孔子少年老成,在这个年龄上,立志要做学问。这个年龄,西方叫teenager(一般指13—19岁的半大小子和半大闺女),他们打架、泡妞、吸毒、听摇滚,邻居怕,家里*心。美国法律规定,16岁以上可以开车、喝酒,脱离父母,搬出去住,这是他们的“成童”。

     “三十而立”,中国古代,15岁是一大坎。比它晚,20岁也是一个坎。20岁,古人要为男孩举行冠礼,即成丁礼,表示他已长大成人,但孔子没讲。他看重的是30岁。30岁,为什么说“而立”,我们常说,有了老婆孩子,才有社会责任感的年龄。孔子19岁娶媳妇,20岁有孩子,照此说,该是“二十而立”,可见不对。另一种解释,是孔子自己的说法,即“不知礼,无以立也”,立不立,关键是知礼,只有知书达理懂人事,才叫成人。这种说法更合理。孔子出名早,27岁跟郯子学礼,30岁以知礼名。齐景公和晏婴向他问礼,就在这一年。可见“三十而立”是这个意思。

     “四十而不惑”,孔子在鲁国出名后,开始出国游学找工作。34岁,他到周都洛阳,向在王室图书馆当差的老子问礼。35岁,他到齐国找工作,齐景公说,不好安排。前一事,有人怀疑,但后一事,毫无问题。孔子短暂出国,回到鲁国后,没官可做,只好死心塌地做学问。35岁以后,50岁以前,他一直在家读书习礼,教书育人。40来岁这阵儿,他全力治学,越学越明白,当然也就“不惑”了。

     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什么叫“知天命”?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,到底能干点什么,命中注定该干点什么。孔子说,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”。他认为,学习的目的,是造就君子,君子的使命是做官;读书一定要做官,没商量,但什么时候出山,在谁手下干事,全看天命如何。鲁昭公时,机会未到,孔子只能埋头读书,自娱自乐。鲁定公即位四年后,孔子47岁,阳货请他出山,他没答应,一直等阳货出亡,才肯出山。他出来做官是51岁,正好在他“知天命”后。孔子“知天命”,据说和学《易》有关。如司马迁说,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……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。孔子说,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”。这是从45或46岁,加上几年,到50岁。也就是说,他是因为学《易》,知道自己该出来做官,才出来做官。所以第二年,他才出来做官。

上一篇: 铭-品味人生 厚 知 淡 誠 業 天 熟 容 海 鍥 寧 道
下一篇: 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交天下友,成大气候
相关文章
热门文章
  1. 《官场升迁实录》读后摘抄
  2. 铭-品味人生 厚 知 淡 誠 業 天 熟 容
  3. 有形之路,人生之路,敢问路在何方
  4. 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
  5. 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交天下友,成大气候
  6. 生活指南40条
  7. 一盏清酒一方桌台,古人的智慧箴言之饮酒
  8. 短文仅100字,却说透了人生哲理和处事原
   关于我们
服务联系
新闻公告
好正好教育
好正好软件(教育管理)
Copyright (c) 2024 好正好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