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公元: 20251103日 星期   农历: 乙巳十四 1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教育大家谈 > 家庭教育

喂牛效应 - 很变态但让娃心甘情愿主动写作业的神奇偏方

日期:2025-09-23   来源:本站整理   点击:52

✅ 第一步:把“你的焦虑”揣好,把“他的责任”还给他——自然后果法,比100句唠叨都管用
    以前总觉得“孩子小,不懂事,得靠我催”,早上起床我要喊三遍,晚上写作业要站在旁边盯,就连收拾书包,我都得帮他检查一遍又一遍。直到有天早上,我看着闹钟走到7点40,没像往常一样掀他的被子,只是轻轻敲了敲他的房门:“孩子,现在7点40了,咱们8点要出门。”他迷迷糊糊“嗯”了一声,翻个身又睡了。等他再醒过来,已经是7点55,穿衣服、找鞋子忙得手忙脚乱,最后连早饭都没顾上吃,背着书包一路跑到学校,还是迟到了。
    晚上放学回家,他一进门就委屈地冲我喊:“妈妈你昨天为什么不叫我!我今天迟到被老师说了,还饿了一上午肚子!”我蹲下来,看着他红通通的眼睛,没骂他也没哄他,只是说:“妈妈知道你今天不好受,但起床、上学是你自己的事,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安排好时间。”那天晚上,他主动拉着我的手说:“妈妈,你明天能陪我去买个闹钟吗?我不想再迟到了。”
    后来我才知道,这就是心理学上的“自然后果法”——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结果,比你在他耳边唠叨100句“要早起”“别拖拉”都管用。孩子不是不懂事,只是没吃过“不负责”的亏,当他亲身体会到“迟到会被批评”“不写作业会被老师说”,不用你催,他自己就会想办法改。

✅ 第二步:别盯着“孩子不爱学”,先找他的“闪光点”——多元智能理论,让兴趣变成学习的“助推器”
    之前我总抱怨孩子“不爱学习”,数学题教三遍还不会,语文课文背半天记不住,可后来我发现,他不是不爱“学”,是不爱我让他“学”的东西。
    有一次周末,他坐在地上拼乐高,从早上9点拼到下午1点,连午饭都忘了吃,那么复杂的说明书,他看一遍就能记住步骤;平时画画,他能盯着一幅画涂两个小时,颜色搭配、线条比例,比我这个当妈的都讲究。老师跟我说:“你别光盯着他的课本,他喜欢拼装、喜欢画画,这就是他的天赋啊。”后来我照着她说的,买了一套《数学漫画书》,里面全是用漫画讲数学题的,还有一套《科学模型拼装》,拼好之后能自己动。没想到孩子一拿到就着了迷,为了搞懂漫画里的数学公式,他主动翻课本查知识点;为了弄明白模型为什么能转,他自己在网上搜科普视频看。到期中考试,他的数学和科学成绩竟然都往前排了十多名。
    后来我才知道,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早就提出过“多元智能理论”—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,有的孩子擅长语言,有的孩子擅长逻辑,有的孩子擅长动手,有的孩子擅长艺术。咱们当家长的,别总拿着“成绩”这一把尺子去丈量孩子,先找到他的“闪光点”,再把这份兴趣和专注力迁移到学习上,比硬逼着他做题管用多了。

✅ 第三步:每天30分钟“陪读”,比盯着他做100道题更有用——阅读是孩子最“隐形”的学习力
    以前我陪孩子写作业,总觉得“盯着他做题才是帮他”,他写作业的时候,我就坐在旁边,手里拿一个本子,他写错一个字我就指出来,算错一道题我提醒他,结果他越来越紧张,写作业越来越慢,我也越来越上火。后来老师跟我说:“你别盯着他写作业了,不如每天陪他读半小时书。”一开始我还不信,直到我真的试了——
    每天晚上八点半,我把他的作业本收起来,拿出绘本跟他一起读,一开始是我读他听,后来他自己拿着书读给我听;从简单的绘本,到《中国少年文摘》,再到他自己喜欢的科普书,不知不觉,我们已经坚持了三个多月。变化是悄悄来的——以前他做数学题,连题目都读不懂,现在扫一眼就能明白题目意思;以前写作文,半天憋不出一句话,现在能自己写出几百字的小故事;就连上课,老师都说他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多了。
    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,北京师范大学做过一项研究:小学阶段坚持阅读的孩子,到了初中、高中,学习潜力比不阅读的孩子大得多。因为阅读不仅能积累词汇,还能锻炼理解能力、逻辑思维,这些都是学习的“底层能力”。与其盯着孩子做一道又一道题,不如每天陪他读半小时书,这才是孩子最“隐形”的起跑线。

上一篇: 初中生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
下一篇: 返回列表
相关文章
热门文章
  1. 教育随笔-家庭教育误区 三因素、四过分
  2.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(三) 理想、环境、吃苦
  3. 让孩子养成这15个好习惯,能够受益终身
  4.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(一) 发现、优点与缺点
  5. 初中生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
  6.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(二) “严”字当头、适
  7. 喂牛效应 - 很变态但让娃心甘情愿主动写
   关于我们
服务联系
新闻公告
好正好教育
好正好软件(教育管理)
Copyright (c) 2024 好正好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