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群行为也可以称为群体心理,社会压力,传染(contagion)等,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,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。
人有时候和羊群挺像的:一只羊往哪跑,其他羊想都不想就跟上。学生也一样——看到别人安静,自己就不敢吵;发现全班都认真,自己也不好意思走神。这种“跟风”的心理,恰恰是管理班级纪律的突破口。
一、门口一站,全班自动静音
课间闹翻天?别急着吼。
提前三分钟到教室门口,站定,面无表情往里看。
只要有一个学生注意到你,他会立刻闭嘴,用手肘碰同桌。像多米诺骨牌一样,不出30秒,全班都会安静。
这时你再走进去,淡淡说一句:“都聊完了?那我们上课。”
关键点:脸上不能有表情。你越让人猜不透,他们心里越没底。
二、眼神一扫,课堂说话自动停止
上课有人说话,别当场发火。
突然停下讲课,把粉笔轻轻一放:“我来看看,是谁的嘴巴没关上。”
然后缓慢地扫视全班——一定要慢。全班目光会跟着你,一起聚焦到说话的人身上。
被几十双眼睛盯着,他自然会慌。这时你再补一句:“希望等我提问时,有人能答上来。”
效果:接下来十分钟,保证全班竖着耳朵听。
三、让“好习惯”也传染
羊群效应不只能管纪律,还能带动学习。
比如:每次写完板书,故意说:“第三组同学抬头看黑板的速度真快。”其他组会立刻效仿。
表扬第一个拿出草稿本的学生:“李明已经动笔算了。”不到十秒,全班都会低头演算。
原理:学生其实渴望“做对的事”,只是需要有人带头。
四、你要成为那只“头羊”
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“羊群”,你先要成为那样的“头羊”
你从容,学生就不急躁;你认真,学生就不敷衍。
更重要的是——坚持。偶尔严厉一次没用,要让他们形成肌肉记忆:“这个老师的课,不能糊弄。”
管纪律不是和学生对抗,而是用心理效应引导。羊群效应的本质,是营造一种“大家都这样”的氛围。把班级往认真的方向带,剩下的,学生会自己跟上。
记住:你不需要管住每一个人,只需要让正确行为成为“潮流”。一旦跟风成了习惯,管理就会事半功倍。
小提示:下次进教室前,深呼吸,告诉自己“我是头羊”——你的态度,会决定整个班级的风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