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,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,也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。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,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?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:我们的教育,要解放孩子的头脑,让他们能想;解放孩子的眼睛,让他们能看;解放孩子的双手,让他们能做;解放孩子的时间,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。因此,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,让学生主动实践,主动探索,主动创造,大胆探究,敢于质疑。真正走进生活,亲自实践。
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,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,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。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,这样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,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,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,在“现代”实践中不知不觉影响“未来”意识。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,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;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,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;因此,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,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,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。那么,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?
一、选题贴近生活,培养丰富情感
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,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,范围越小越好,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跃跃欲试,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探究,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。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,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,使它们得以沟通。例如: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《爱心天使在行动》这一课题时,课前布置大家成立“特别小分队”走访了特殊学校、社会福利院或困难家庭,了解残疾人与残疾小伙伴的疾苦,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艰难,学习上的困难,以及他们极为平常的追求,激发学生的爱心,体会自己生活之幸福。这毫无疑问比文本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。
二、突出能力训练、注重角色体验
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,由祖辈和父辈两代人的呵护,生活能力较差,父母不在家时,宁可饿肚子,也不会自己烧饭。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。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,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。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,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。与国外的学生相比,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,解题技巧,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,自信心,自尊心,责任心,自主性,创造性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。因此,作为教育者,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,使他们形成对自然、社会、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;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,关心生存环境;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;完善自己;培养学生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;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,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,创新能力;养成学生合作、分享,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。
2 1 2 下一页 尾页 |